著作简介

《天工开物》由明代科学家宋应星所著,初刊于崇祯十年(1637 年)。全书共三卷十八篇,分为乃粒(谷物)、乃服(纺织)、彰施(染色)、粹精(谷物加工)等多个篇章。它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涵盖了粮食种植、丝麻棉纺织、陶瓷烧制、金属冶炼锻造、煤炭开采等众多领域。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详细记载了古代各种生产技术和工艺流程,展示了当时中国在工农业生产方面的先进水平。语言简洁明了,对生产技术的描述精准细致,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历史价值。

作者简介

宋应星(1587年-约1666年),字长庚,江西奉新人,明代著名科学家、学者。出身书香门第,自幼博览群书,29岁中举人,但五次会试不第,遂转向经世致用之学。晚年潜心著述,1637年完成科技巨著《天工开物》,系统记载了明朝农业、手工业的生产工艺与设备,涵盖机械、冶金、陶瓷、纺织等18个领域,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其著作突破传统经学框架,强调实践观察与数据记录,开创性运用123幅插图辅助说明,具有极高科学价值。另著有《论气》《谈天》等哲学著作,展现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虽生前未受重视,但其作品后传入日、欧,成为研究中国古代科技的重要文献,2006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以"宋应星"命名水星环形山。

作品影响

《天工开物》在中国科技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全面总结了中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经验,为研究古代经济、科技、文化提供了珍贵资料,推动了当时及后世工农业技术的传承与发展。在国际上,《天工开物》被翻译成多种文字传播到日本、欧洲等地。在日本,它对日本的农业和手工业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促进了日本近代化进程;在欧洲,书中的技术和知识引起了西方学者的关注,为西方工业革命时期的科技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增进了世界对中国古代科技文明的了解,在世界科技文化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视频介绍

课程总结

一、 《天工开物》作为明代宋应星所著的科技百科全书,系统记录了农业与手工业的生产技艺。其"贵五谷而贱金玉"的编纂思想与图文并茂的表述方式,开创了注重实用技术的科技著述范式。

二、 透过130余项工农业技术的详细记载,展现明代社会生产的真实图景。在火药炼制、纺织染色等工艺描述中,体现"穷究试验"的实证精神与天人协调的生态智慧。

三、 本书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其记载的许多技术早于西方数个世纪。它不仅保存了传统科技基因,更成为中外科技交流的重要媒介,彰显中华文明的创新精神。

通过刚才的学习,相信你一定收获了很多知识,现在利用你学到的知识来完成本次课程的习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