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简介

《文心雕龙》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文章学论著,由于书中所论多涉及文学创作,故现代学者又多视之为现存最早的一部用中文撰写的综合性的文学批评专著。作为一部体大思精之作,它既总结了先秦以来文学创作的经验,又继承和发扬了前人文学理论的丰富遗产,在文学的各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精辟的见解,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它的产生在中国文艺理论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对后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鲁迅先生认为它可以和亚里士多德的《诗学》相媲美。

作者简介

刘勰(约465—约532),南朝梁文学理论批评家。字彦和。原籍东莞莒县(今属山东),世居京口(时称南东莞,今江苏镇江)。早年笃志好学,家贫不婚娶,依沙门僧祐。精通佛教经论。梁武帝时,历任奉朝请、东宫通事舍人等职,深为萧统(昭明太子)所重。晚年出家为僧,改名慧地。南齐末年,写成《文心雕龙》,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的巨著。

作品影响

《文心雕龙》中所包含的与文学史、文学批评以及文学理论密切相关的内容,尽管瑕瑜互见,但将之置入中国文学研究的历史中去看,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虽然书中以“原道”“征圣”“宗经”为主旨的文章学导论显现了作者的思想局限,但文笔精致、叙述周详而又具有早期古典文论所罕见的理论色彩的文体、文术、批评诸论,在相当程度上补救了其书思想基础的陈旧乏彩之弊,奠定了此书在中国文学研究史尤其是批评史上的地位。

视频介绍

课程总结

一、 《文心雕龙》作为南朝刘勰所著的文学理论巨著,系统建构了中国文章学理论体系。其五十篇骈文论述与"原道""宗经"的思想纲领,开创了体大思精的文学批评范式。

二、 透过文体论、创作论与批评论的三维框架,揭示"缀文者情动而辞发"的艺术规律。在"神思""风骨"等美学范畴中,展现儒道思想融通的文学观。

三、 本书不仅是古代文论的巅峰之作,更以其"弥纶群言"的理论格局,奠定了中国文学批评的基石。其开创的概念体系与批评方法,深刻影响着东亚古典文学的发展脉络。

通过刚才的学习,相信你一定收获了很多知识,现在利用你学到的知识来完成本次课程的习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