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简介

《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丛书,由纪昀等三百六十多位高官、学者编撰,耗时十三年编成,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 年)完成。全书共收录古籍 3500 余种、79000 余卷,装订成 36000 余册。它按照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进行编排,涵盖了中国古代几乎所有重要的学术领域。“经部” 收录儒家经典及注释研究著作;“史部” 包含各种体裁的历史著作;“子部” 涵盖诸子百家、宗教、科技等方面书籍;“集部” 则收录文学作品及文学评论等著作。《四库全书》规模宏大、内容丰富,对中国古代文化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总结,保存了大量珍贵文献资料。 其编纂过程严谨,对收录书籍进行严格筛选、校勘和考证,确保了文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作者简介

《四库全书》的编撰是众多学者共同努力的成果,其中纪昀(纪晓岚)是总纂官,发挥了关键作用。纪昀(1724 年 8 月 3 日 - 1805 年 3 月 14 日),字晓岚,别字春帆,号石云,直隶献县(今河北省献县)人。他学识渊博,才华横溢,在文学、史学、哲学等诸多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纪昀带领众多学者对大量古籍进行整理、编辑和审阅,协调各方工作,使得《四库全书》的编撰得以顺利完成。除纪昀外,还有戴震、王念孙等许多知名学者参与其中,他们各自在经学、小学、史学等方面贡献专长,共同铸就了这部文化巨著。

作品影响

《四库全书》在中国文化史上影响深远。它对古代典籍进行全面整理,保存了大量濒临失传的文献,为后世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科技等提供了丰富资料。在学术传承方面,规范了学术研究,推动了乾嘉学派的发展,对后世学者研究古代学术起到重要引导作用。从文化传播角度,它促进了文化在不同地区和阶层的传播,提升了民众文化素养。在国际上,《四库全书》展示了中国丰富的文化底蕴,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关注,对传播中国文化、增进中外文化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世界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窗口 。

视频介绍

课程总结

一、 《四库全书》作为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官修丛书,系统编纂于清代乾隆时期,囊括三千四百余种典籍。其经史子集的四部分类体系,堪称传统学术知识的集大成之作。

二、 透过编纂过程中对典籍的考订、辑佚与删改,展现清代学术的集成就与思想控制的双重性。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精辟论述中,可见传统目录学的巅峰成就。

三、 这部旷世巨著不仅构建了完整的传统知识体系,更以其宏大的编纂工程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其保存文献之功与禁毁典籍之过,共同构成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复杂篇章。

通过刚才的学习,相信你一定收获了很多知识,现在利用你学到的知识来完成本次课程的习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