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简介

《大唐西域记》是唐代玄奘法师西行求法后口述的见闻录,由弟子辩机笔录而成。这部典籍以严谨的笔触记载了中亚、南亚138国的地理、宗教、政治与文化风貌,填补了7世纪西域历史的文献空白。其价值不仅在于详实记录佛教传播脉络,更以人类学视角展现了丝路文明的多元共生。玄奘突破“华夷之辨”的局限,以平等态度观察异域文明,既赞颂佛国圣迹,亦客观记述外道信仰。书中对印度城邦制度、土地物产的记载,成为研究中古印度史的核心史料。作为地理志,它精准勾勒出西域交通网络;作为文化备忘录,它见证了大唐盛世包容开放的气度。这部兼具科学精神与人文关怀的“丝路百科全书”,至今仍在跨文明对话中焕发着不朽的生命力。

作者简介

玄奘,俗名陈祎,洛州缑氏(今河南洛阳偃师市)人,是唐代著名的高僧、佛学家、翻译家。他为探究佛教各派学说分歧,于贞观元年(一说贞观三年)一人西行五万里,历经艰辛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真经,前后十七年,遍学了当时大小乘各种学说。 辩机,唐代婺州金华(今属浙江)人,十五岁出家,师从大总持寺著名的萨婆多部学者道岳法师,后住长安西北的金城坊会昌寺。他在玄奘译经时担任缀文大德,帮助玄奘编撰了《大唐西域记》。

作品影响

在学术价值方面,《大唐西域记》是研究古代中亚、南亚历史、地理、宗教、文化等方面的重要文献,为各国学者所重视。它补充和纠正了许多古代典籍中的错误和不足,对研究佛教史、印度史、中亚史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书中关于印度古代历史上一些王朝的记载,为印度历史的断代和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在文化交流方面,该书促进了中印等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与相互了解。它让中国对西域各国的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同时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唐代的文化风貌和学术成就。许多国家根据《大唐西域记》的记载来研究本国的古代历史和文化,加强了各国之间的文化联系和认同感。在文学影响方面,其生动的描写和丰富的内容也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后世的许多文学作品,如小说、诗歌、戏剧等,都从《大唐西域记》中汲取了营养,以玄奘取经为题材的文学作品更是层出不穷,成为中国文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视频介绍

课程总结

一、 《大唐西域记》作为唐代玄奘口述的西域行记,系统记录了中亚与印度百余国的地理人文。其以行程为纲、国别为目,兼具地理志与佛教史的性质,开创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实证性著述范式。

二、 透过对城邦沿革、宗教习俗的精确描述,展现七世纪丝绸之路的文明图景。在佛教遗迹记载与教义辨析中,既见求法僧的虔诚信念,更显科学严谨的观察精神。

三、 本书不仅是研究古代亚洲历史的核心文献,更以其真实详尽的记述,为后世考古发现提供重要线索,成为重构丝绸之路文明记忆的不可替代的珍贵文本。

通过刚才的学习,相信你一定收获了很多知识,现在利用你学到的知识来完成本次课程的习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