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简介

《贞观政要》是唐代史学家吴兢著的一部政论性史书。全书共10卷40篇,8万余言,以记言为主,所记基本上是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与臣下魏徵、王珪、房玄龄、杜如晦等大臣在朝廷上的问答,以及一些大臣的谏议和劝谏奏疏。此外也记载了一些政治、经济上的重大措施。该书详细记载了唐太宗在位的二十三年中一些政治、经济上的重大措施,以及他与臣下的论政之语,为后人呈现了一幅贞观之治的全景图,是研究唐代历史和政治制度的重要资料。

作者简介

吴兢,生于唐高宗总章三年(670年),卒于唐玄宗天宝八年(749年),汴州浚仪(今河南开封)人。他自幼勤奋好学,博通经史,特别热衷于研究历史。吴兢一生经历了唐高宗、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等朝代,在史馆任职多年,参与了多部史书的编纂工作。他目睹了唐朝从兴盛走向衰落的过程,希望通过总结贞观年间的治国经验,为当时的统治者提供借鉴,于是撰写了《贞观政要》。

作品影响

《贞观政要》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在历史上,它为后世统治者提供了宝贵的治国理政经验,成为历代帝王将相的必读之书。书中所倡导的“以人为本”“任贤纳谏”“轻徭薄赋”等理念,对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文化领域,它也是研究唐代历史、文化和社会风貌的重要文献,为后人了解那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在现代社会,《贞观政要》中的许多思想仍然具有借鉴价值,如重视人才培养、强调社会和谐、提倡廉洁奉公等,对于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此外,该书在国际上也受到广泛关注,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成为传播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重要载体。

视频介绍

课程总结

一、 《贞观政要》作为唐代吴兢编纂的治国宝典,系统总结唐太宗君臣的治国经验。其分门别类记述君道、政体等十大主题,开创了政论体史书的编纂范式。

二、 透过纳谏、任贤、法治等四十篇对话,揭示"以史为鉴"的治国智慧。在生动具体的政治案例中,展现贞观盛世兼听则明、居安思危的政治艺术。

三、 本书不仅是古代帝王学的核心教材,更以其精辟的政治哲理,成为影响东亚治道的重要经典。其蕴含的领导智慧与管理思想,至今仍具启示意义。

通过刚才的学习,相信你一定收获了很多知识,现在利用你学到的知识来完成本次课程的习题吧!